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社会共治消除肝炎”,旨在持续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控意识,提高公众认知,强化公众意识;普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危害性,持续发现潜在丙肝患者,做好现存活感染者早检测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进一步减少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,有效遏制丙肝流行,朝着“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迈进。
认识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(viral hepatitis)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,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。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(HAV)、乙型(HBV)、丙型(HCV)、丁型(HDV)、戊型(HEV)五型肝炎病毒。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,以疲乏、食欲减退、厌油、肝功能异常为主,部分病例出现黄疸。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,经粪-口途径传播;乙型、丙型、丁型多呈慢性感染,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,主要经血液、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。
展开剩余80%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。甲型肝炎人群流行率(抗-HAV阳性)约80%。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,其中2.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,我国1~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携带率为7.18%,约9300万,其中慢性HBV感染患者约2000万,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硬化、肝衰竭和肝细胞癌。全球HCV感染率约为2.8%,估计1.85亿,我国1~59岁人群抗-HCV感染率约0.43%,约560万,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约1000万。丁型肝炎人群流行率约1%,戊型肝炎约20%。
认识丙型病毒性肝炎
丙型病毒性肝炎(简称丙肝)是由丙型肝炎病毒(HCV)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,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1.传染源:急、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。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有更重要的传染源意义。
2.传播途径:类似乙型肝炎,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,且为RNA病毒,外界抵抗力较低,其传播较乙型肝炎局限。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。
(1)输血及血制品: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,输血后肝炎70%以上是丙型肝炎。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,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,但抗-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,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,特别是反复输血、血制品者。
(2)注射、针刺、器官移植、骨髓移植、血液透析:如静脉注射毒品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等。器官移植、骨髓移植及血液透析患者亦是高危人群。
(3)性传播: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。
3.人群易感性:人类对HCV普遍易感。抗-HCV并非保护性抗体,感染后对不同株无保护性免疫。
丙肝的诊断
丙肝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,抗-HCV IgM(免疫球蛋白M型抗体)或(和)IgG(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)阳性,HCV RNA(丙肝核酸)阳性,可诊断为丙型肝炎。无任何症状和体征,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正常者为无症状HCV携带者。
丙肝的治疗
2
0
2
5
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,多可完全康复。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急性期应进行隔离,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,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,但要避免过劳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适当补充维生素,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。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药物,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功能,药物不宜太多,以免加重肝脏负担。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。
急性丙型肝炎则例外,只要检查HCV RNA阳性,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可治愈。
慢性丙型肝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,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,心理平衡,改善和恢复肝功能,调节机体免疫,抗病毒,抗纤维化等治疗。
1、一般治疗
(1)适当休息: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。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。
(2)合理饮食:适当的高蛋白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有利于肝脏修复,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,以防发生脂肪肝,避免饮酒。
(3)心理平衡:使患者有正确的疾病观,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。
2、药物治疗
(1)改善和恢复肝功能
(2)免疫调节
(3)抗肝纤维化
(4)抗病毒治疗: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,减少传染性;改善肝功能;减轻肝组织病变;改善生活质量;减少或延缓肝硬化、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,延长生存时间,对部分适合患者尽可能追求临床治愈。
抗-HCV直接抗病毒药物(DAAs)口服方便、疗程短(3-6个月),规范服用治愈率高达95%以上,且已纳入我国医保目录。
丙肝的预防
2
0
2
5
(一)管理传染源
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。
1.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。
2.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。符合抗病毒治疗情况的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。
3.凡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,饮食服务,托幼保育等工作。
4.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,不合格者不得献血。
(二)切断传播途径
1.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。
2.严格执行餐具、食具消毒制度。理发、美容、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。
3.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。
4.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,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。
5.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。
6.加强血制品管理,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的方法检测HBsAg和抗-HCV,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。
7.阻断母婴传播。
(三)保护易感人群
目前对丙型肝炎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。
让我们携手行动,积极参与肝炎防治,了解丙肝知识,主动筛查,规范治疗,共同迈向“没有肝炎的未来”!
来源: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期货配资哪家好
发布于: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公司配资_配资平台排名_卓信宝配资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