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少华走得静股票杠杆费率,围绕他的喧哗却一波接一波。
7月9日,94岁相声泰斗杨少华在家中安详离世。老先生走得无声,但围绕他临终前的那几个小时,热度却高得烫手。
不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有多传奇——那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了。而是因为,他去世前还在工作,甚至可以说是在“被工作”。
更难听一点说,他死在了为儿子赚钱的路上。
这话听着扎耳,但细节摆在这儿:杨少华是在7月9日中午去世的,而就在几个小时前,他还被两个儿子——杨议、杨伦,轮番推出去参加某海鲜饭店的开业典礼。
天津当天35度高温,烈日炎炎,94岁的杨老先生坐在轮椅上,眼神呆滞,嘴唇发白,靠着儿子扶着,面前是直播镜头和商家的LOGO。
展开剩余84%他不说话,也说不了话。
但他必须出现,因为那是一场“买卖”。
而这场“买卖”的甲方,不是商家,是他的儿子们。
这事最令人发凉的,不是老人在烈日下撑场,而是这不是第一次。
过去两年,“杨爷爷的幸福生活”“杨爷爷的快乐日常”这类账号,隔三差五就更新内容,主角就是杨少华。背后运营人,正是他的儿子杨伦。
不是日常生活,而是流水线内容制造——直播、带货、拍段子、卖情怀,一天几个视频,标题全是“94岁老爷子吃红烧肉”“杨爷爷带我走街串巷”“陪老爸复古合照”等等。
视频内容毫无营养,但点赞收藏转发量惊人——因为大家都爱看“爷孙亲情”,可惜那不是爷孙,是商单。
账号下面挂着橱窗,每单5元佣金,百万订单流水,按最保守估算,单靠父亲一个人的“老年感”滤镜,杨伦的两个账号就赚了至少500万。
这是生意,彻头彻尾的生意。
网友的愤怒不是没来由的。
你不能说一个人“活到老,赚到老”,就默认他94岁出镜是“自愿”。
尤其是杨少华这种状态——早已说不出整句台词,体力也不支,参加开业典礼的时候需要人推着才能勉强坐正。
你说他愿意?
也许愿意,但更多可能是,他从未拒绝过家人的需求。
他这一生都太“软”。
杨议这边也没闲着。那天在饭店包厢里,他吹着空调拍广告,没在烈日下陪着父亲。
他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。
你还记得2024年德云社撤牌匾那事儿吧?当时他也是冲在第一线,半夜跑去门口讨说法,说“我爸写的匾,你给我弄哪去了?”一副“护爹狂魔”的架势。
可反过来,他自己拉着父亲录视频、剪彩、参加活动,怎么就一点不心疼了?
你说杨少华不懂?他懂。
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曝光就是流量、是钱、是饭碗,是两个儿子能靠着继续活跃的资本。
但你也得看到,他是一位老派的相声艺人。那代人讲“养儿防老”、讲“我拼命也得扶孩子一把”,更讲“体面留给观众,难受藏在台下”。
这才是他出现在镜头前的真相。
不是他爱露脸,是他怕儿子失势。
但真正让人五味杂陈的是,儿子靠他赚钱,同行却在真心哀悼。
曹云金第一时间直播开场就哀悼,说“杨先生是‘蔫’梗艺术的开山人”,说他是“我很多段子的原型”,甚至为他剪辑合集表达敬意。
你可以说曹云金情绪用力过猛,但这口气至少是真诚的。
郭德纲也悄悄回了天津,按惯例,他是一定会出席追悼会的。虽然两人此前因为德云社摘牌匾的事被传关系生变,但老郭这回没多说话,也算是“你走了我送你,不谈旧账”。
你看,外人比家人还体面。
这才是真正令人唏嘘的地方。
当然了,也不是没人替杨议和杨伦说话。
有人说,杨少华生前确实很宠儿子,自己也“乐在其中”;有人说,老人离世前还在活动现场,说明身体状况并没有恶化。
但问题是,94岁了,难道他不配有“退休”的权利吗?
一个活了一辈子、讲了一辈子“嘛钱不钱的,乐呵乐呵得了”的老先生,最后却成了子女赚钱机器的IP标签。
这是对他的反讽,也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一面:
哪怕你是相声泰斗,哪怕你已经走不动路,说不了话,只要你还有价值,就得继续营业,直到死前几个小时还在带货。
杨少华走了,留下的是一个问题:一个艺人,到底该怎么退出这个舞台?
是安静地谢幕,还是在儿子的账号里慢慢消耗,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?
这个问题,说给谁听都不合适。
但你要问一个实话实说的旁观者,那我只能说:
杨老先生不缺钱、不缺名声,也不欠谁——他只是太疼儿子了。
疼到把命都搭进去了股票杠杆费率。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公司配资_配资平台排名_卓信宝配资观点